教与学促成长 优质课展风采
——苏州市2022年度“苏式课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2022年9月29日,苏州市2022年度“苏式课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程开甲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吴江区盛泽社会事业局、吴江区组块教学研究室承办,吴江区程开甲小学协办。苏州各区县市教研员、专家评委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赛课活动分两个会场举行,十二位参赛老师带来了十二节精彩纷呈的课。崭新的课程理念,灵动的课堂教学,丰富的教学素材,融洽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了精致、质朴、灵动、开放的苏式课堂特征。
第一会场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朱冬梅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 ,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迁移类推出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发展了数学思维。
吴中实验小学的陆益飞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陆老师以如何将3个圆平均分成4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理解算理,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很好地勾连了数学知识,在不断的问题解决和活动体悟中发展思维,获得能力。
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黄晓瑜老师执教三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黄老师始终为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素材,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获得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的陈六一老师执教五下《分数的意义》,陈老师巧妙地以数字“1”引入,通过不断地分彩带、估分数、数份数,突出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充分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感悟分数的本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苏州市常熟市常欣小学的周敏老师执教三上《认识周长》,周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直观认识,在合作交流中研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不断的对比联系中感悟周长的本质,积累活动经验,建构数学概念。
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的闻丹静老师执教五上《组合图形的面积》,闻老师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特点,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不同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二会场
苏州国裕外语学校的曾宝慧老师执教三上《平移和旋转》,曾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活动中发现特点,感知联系,明确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家港徐市小学的殷文杰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殷老师从单位学习的本质入手,引导学生会联系、能操作,以1度角的累加为契机,明确测量物体要经历“定标准、去测量、得结果”三个步骤,理解掌握角的测量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的徐芳老师执教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学生经历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的过程,通过摆方块、研究单进行探索,感受平均数的意义,掌握用“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的方法去计算平均数,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用数据说话”的价值。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的王柳理老师执教三上《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王老师紧扣学习中的两个难点问题,把操作、横式、竖式充分勾连起来,在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探索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了解竖式计算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策略方法。
苏州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的张浩老师执教四下《轴对称图形》,张老师借助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经历、去再创造,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知轴对称的运动方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梁文洁老师执教三上《认识克》,梁老师以“活”激趣,以“动”推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掂、猜、称、想、议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鲜活的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生活,形成对“克”的表象认识,发展量感。
青年教师展示课
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鼎方校区的林杰老师执教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林老师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操作活动、尝试列举、讨论思路、回顾对照,让每位学生亲身经历列举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策略体验。
本次“苏式课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学生为本,凸显数学学科本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这是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也将促使每位数学教师继续以“苏式课堂”为阵地,以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