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中小学综合组)集中研修活动在程开甲小学举行
日期:2023-05-12 10:58:48  浏览量:391

2023年5月11日,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中小学综合组)开展以“新课标视域下的跨学科深度融合”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程开甲小学承办,活动分为名师课堂、导师点评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组。程开甲小学周菊芳老师执教《共同的记忆:毕业合影策划》。周老师围绕大观念“用造型表达情意”进行活动整体设计。她用自己二十年前带的毕业班合影导入课堂,进行传统合影和创意合影的对比,引出课堂主题。通过发布合影“造型设计”“手卡制作”“拍摄准备”三个核心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将小学六年的生活回忆倾注在一张张设计图中。吴绫实验小学杨建瑛老师执教《从鲜花到干花》。杨老师从泡面里的“脱水蔬菜”是因为航天需要发明出来的引出脱水技术,一下子抓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围绕“干花制作我了解”“干花制作我行动”“头脑风暴我探究”“对比实验我探究”四个核心任务,让学生在思考、实验、探究中增加对干花的了解,学会留住鲜花的科学方法吴江实验小学沈国琴老师执教《给大树打吊针》。沈老师从校园里的六棵“病树”引出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对身边问题的兴趣。课上沈老师发布了“文字资料我阅读”“视频信息我提取”“树干注药器我会做”三个核心任务,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合作、实践,完成树干注药器的制作。吴中经开区实验小学校长吴哲肯定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她认为三节课都围绕课程纲要展开,所选取的教学内容都源自学生生活,做到了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用课堂完成了有机架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江苏省特级教师徐燕萍肯定了三节课的共同优点:认知有“我”,教学内容能以学生需要为导向,课堂能以学生感受为主导;实践有“根”,学生的操作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发展;成长有“道”,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够得到重构并不断优化,实现本领的增长。

信息组。程开甲小学吴敏娜老师执教《心灵云驿站——列表的使用》。吴老师从教室里学生布置的“心理驿站”出发,融合心理与编程两门学科,设置情境让学生以小程序员的身份,通过思维导图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调试运行等过程,实现了子项目“情绪垃圾桶”的基础功能——打开、写情绪、放情绪以及关闭。鲈乡实验小学仲英校区谌志霞老师执教《scratch游戏化编程——江南诗词大会》。谌老师在新课标跨学科理念指导下,融合语文和信息两门学科,利用Scratch编程制作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答题游戏—《江南诗词大会》,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调动学生背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鸣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力、基本功、教学设计表示肯定,他认为两位老师都有效地进行了学科融合,与心理、与语文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的壁垒,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发展。同时,刘老师希望老师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能够积极思考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张家港江帆小学校长陈宇峰肯定了两节课学科融合的方式,都关注了编程教学的应用场景和项目化呈现。他认为吴老师的教学角度切口虽小,但内容丰富,采用项目书这一工具,将教学活动工程化,培养了学生工程化思维。谌老师的课堂采用“体验—改进”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江苏省特级教师周迎春肯定了两位老师项目化、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同时也提出对于项目要进行“进阶型”设计,教学时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周老师也指出,在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勤坚以《新课标理念参照下的跨学科深度融合—从信息科技视角出发》为题作专题讲座。张老师首先引用学术论文解释了目前对于跨学科概念的多种阐述,让老师们从理论上加深了对跨学科概念的理解;接着围绕新课标的改变,阐述了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科间关联,强调真实情境;最后通过列举大量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信息科技课程深度融合其他学科实现“学科+”的可能性。

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查德清以《人工智能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为题做主题讲座。查老师首先强调当下应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接着从“智能教育环境”“智能学习过程支持”“智能教育评价”“智能教师助理”“教师智能管理与服务”五方面对教育中的人工智能进行具体阐述。

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共同体名师们基于新课标实行跨学科深度融合的阶段研究成果,给老师们指明了研究、探索的方向。在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引领下,综合组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