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敬颂冬绥。满载着收获与喜悦,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本学期程开甲小学语文教研组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扎实完成学科教研工作,踏实开展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研任务。
一、我们的教师队伍
语文教研组由一批富有学识、功底扎实的优秀教师组成。截至2024年1月,全组共61位教师。特级教师2人,约占3%;正高级教师2人,约占3%;一级教师16人,约占26%;二级教师41人,占68% 。教研组内,有不少工作经验丰富的“智囊型”教师,也有许多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同时,语文教研组本年度共有50位老师担任班主任,占全组人数的82%。语文班主任发挥学科优势,将学科育人与综合育人相结合,为学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我们的研思活动
(一)教研组集中研究
2023年,我们继续聚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选取统编教材中故事类文本组合成跨学段任务群,并揭示故事类文本教学的三张学习地图及三个学习维度。
顾丹凤老师以思辨性阅读故事类文本课程群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做了思辨性阅读的主题汇报与课堂展示;由薛法根校长、沈玉芬书记主编,语文组部分老师参与编写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课例设计》书稿已完成审核,并即将出版,共设计15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2023年,我们聚焦真实的课堂,不断地挑战与突破,开发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跨学科学习”“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交流”“整本书阅读”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探索了不同任务群的情境与任务、目标与评价、过程与步骤的设计方式与策略。以三上第二单元为例的寓言故事教学,三上第八单元为例的民间故事教学,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的科普类文章教学,四上第四单元为例的神话单元教学,四上第八单元为例的历史人物故事教学,四下第八单元为例的神话单元教学,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的整书阅读教学,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例的跨学科教学,分别在程开甲小学校本教研开放日,东南教科院主办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高级研修班活动,2023年课改中国行(苏州)公益师训会等活动中进行单元整体的示范课展示及专题讲座汇报。其中,两组单元设计专题稿件分表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教学》。
(二)备课组日常研究
1.一课三磨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以“单篇课文的微任务群设计”为主题,分年段开展一课三磨活动。上课教师在一备中发挥自我,在二备中集思广益,在三备中边教边改,最终集集体之智,破解教学思维的“暗箱”。
2.备课组研讨活动
“单元练习的命题研究”则通过梳理各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单元练习、微竞赛练习等,以练促教。
3.站立式研讨
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站立式研讨,老师们提出并交流同年级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真问题。由组长组织,备课组全员参与,导师把关,力求短、平、快地解决相关问题。
4.一人一课
“一人一课”活动则进一步开放教师的课堂,让个人的教学智慧惠及更多同伴,让不同的声音走进自己的课堂。
5.教学反思
本学期备课组长分单元在备课中心开帖,组内教师以跟帖的方式发表反思,让反思成为教学习惯,将问题化为课题研究。
三、我们的教师发展
(一)基本功练习
1.每日写字练习
字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语文组坚持每日练字打卡,每日练,即使改,马上评。
2.竞赛准备充分
面临各种竞赛时,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比如在2023年解题能力竞赛开始前,语文组老师们积极做题,每日打卡,做好了赛前的准备。比如在吴江区作业设计比赛前,分小组研讨,共商思路。
3.赛课选拔与赛前磨课
无论是优质课还是苏式课堂,赛课活动前,我们必有的环节是选拔,从教案到课堂,老师们同课异构,展现自己的思考。正式赛课前,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教研组团队的支持下,不断反复打磨课堂,力求做到最好。
4.论文课题撰写学习
论文课题承载着教师的思考,学习如何撰写的背后其实学习的是如何进行教育思考。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我们逐渐明确了研究方向,理清了研究思路。
5.读书交流会
本学期我们多次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让我们在交流中开阔视野,获得启迪。
(二)成果
1. 业务比赛
姓名 | 比赛 | 等次 | 级别 |
顾丹凤 | 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 一 | 国家 |
顾丹凤 | 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 特 | 省级 |
仲靖莲 | 苏州市小学语文“苏式课堂”优质课评比 | 一 | 市级 |
仲靖莲 | 苏州市小学语文“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设计案例评比 | 一 | 市级 |
周楠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说课比赛 | 特 | 市级 |
李俞娟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说课比赛 | 特 | 市级 |
陈晓兰、马莹、李俞娟 | 苏州市青少年科普剧比赛小学组剧本创作 | 一 | 市级 |
仲靖莲 | 吴江区精品课 | 一 | 区级 |
陈晓兰、周丽、顾丹凤 | 吴江区小学语文“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设计案例评比 | 二 | 区级 |
李一苗 | 吴江区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 一 | 区级 |
徐晓芳、潘思怡 | 吴江区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 二 | 区级 |
周丽、袁盼盼、陈晓兰等15人 | 吴江区解题能力大赛 | 一 | 区级 |
张偲铭、徐慧蕾、吴思谕等16人 | 吴江区解题能力大赛 | 二 | 区级 |
宋丹丹、沈倩等5人 | 吴江区小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一 | 区级 |
徐晓芳、黄诗婷、陈冰沁 | 吴江区小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二 | 区级 |
马莹、仲靖莲等7人 | 吴江区小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二 | 区级 |
钮婷婷、徐晓芳、吴思谕、张依婷 | 吴江区小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二 | 区级 |
袁盼盼、周楠、潘佳尉、雍加玮 | 吴江区小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二 | 区级 |
徐晓芳 | 吴江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大赛 | 一 | 区级 |
陈晓兰 | 吴江区信息化教学优质课 | 一 | 区级 |
2. 课题研究
本学期,组内17位老师主持的第九批吴江区双学年顺利结题,15位老师主持的第十批吴江区双学年课题成功立项。
第九批吴江区双学年课题成功结题
姓名 | 课题名称 |
金洁萍 | 任务群设计: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语文进阶学习的实践研究 |
戴燕妮 | 从活动走向课程:基于“德善品格课程”的德育配套活动开发的研究 |
宋丹丹 | 指向“勤劳”品格的学生体验性岗位服务实践研究 |
周丽 |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
杨思佳 | “协同”视角下师生共读的课外阅读实践研究 |
黄嘉雯 |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研究 |
孙慧蕾 |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题材的教学研究 |
黄晓艳 | 学习迁移视域下音标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
李一苗 | 基于“九宫学习单”的儿童言语表达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
仲靖莲 | 基于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
戴依敏 | 九宫格学习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
钮婷婷 | 以情绪绘本的隐喻促进儿童情绪调节的实践研究 |
陈晓兰 | 基于支架式理论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研究 |
徐晓芳 |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小学生课堂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顾丹凤 | 童年精神视域下童诗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 |
黄诗婷 | 基于课程基地建设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
王明娟 | 问题导向下综合实践活动“阡陌文化”主题的开发与研究 |
第十批吴江区双学年课题成功立项
姓名 | 课题名称 |
马莹 | 小学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的研究 |
潘思怡 | 项目化统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策略的研究 |
李俞娟 | 小初融通视域下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高萍 |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种子的成长足迹”项目的实践研究 |
陶晴怡 | 全人理念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饿实践研究 |
陈冰沁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情绪体验的研究 |
徐晓芳 | 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的中年段语言表达的实践研究 |
李一苗 | 学科观念统整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
仲靖莲 | 大观念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
吴思谕 | 指向责任意识培养的小学班集体岗位实践活动的研究 |
钮婷婷 | 小学“二十四节气”融通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的研究 |
张依婷 | 正念冥想:小学生情绪管理的实践研究 |
张偲铭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
戴燕妮 |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样态研究 |
朱雪琴 | 家庭教育微课程,提高家教水平的实践研究 |
3. 论文发表获奖
多位老师的论文获奖,比如有我们有两位老师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五名老师在江苏省陶研会“行知杯”征文比赛中获奖,7位老师在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奖,同时多位老师的文章发表于各级刊物。
姓名 | 论文题目 | 发表/获奖 | 级别 |
金洁萍 | 解构·内联·统整:指向表达的单元任务群设计 | 吴江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主题征文评选特等奖 | 区级 |
黄嘉雯 | “减”而不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设计与评价——以《贝的故事》为例 | 吴江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主题征文评选二等奖 | 区级 |
仲靖莲 | 思维在场:走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深度学习 | 吴江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主题征文评选一等奖 | 区级 |
宋丹丹 | 全景重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困境与突围 | 吴江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主题征文评选二等奖 | 区级 |
陶晴怡 | 看得见的“生长”:学习单的学科实践价值及路径 | 吴江区“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主题征文评选特等奖 | 区级 |
陈冰沁 |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度”的把握 | 陶研会第十五届“行知杯”二等奖 | 省级 |
黄嘉雯 | “减”而不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设计与评价 | 陶研会第十五届“行知杯”三等奖 | 省级 |
张依婷 | 陶行知“生活理论〝融入学料语文德育改革实践研究 | 陶研会第十五届“行知杯”三等奖 | 省级 |
仲靖莲 | 以“做”为径,为“学”导航——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块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 陶研会第十五届“行知杯”一等奖 | 省级 |
宋丹丹 | 做自己的小主人——培养学生自律的策略探究 | 陶研会第十五届“行知杯”二等奖 | 省级 |
金洁萍 | 解构 内联 统整:以表达为主线的单元任务化设计 | 2023年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 | 省级 |
陈冰沁 | 让语文课堂声声悦耳——浅析优化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 市级 |
顾佳燕 | 以生活之泉润开德育之花——谈小学班主任生活化德育的开展路径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 市级 |
陶晴怡 | 劳动素养培育导向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 市级 |
潘思怡 | 育人立德 润物无声 ——浅析〈芦花鞋〉教学中的德育价值与路径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 市级 |
宋丹丹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研究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 市级 |
黄嘉雯 | 提质增效:小学语文创新作业新思考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 市级 |
徐晓芳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 苏州市教育学会2023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 市级 |
黄嘉雯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单的设计 | 幸福家庭 | 省级 |
顾丹凤 | 手握故事地图,探索思维宝藏 | 中国教工 | 国家级 |
陈冰沁 |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度”的把握 | 三悦文摘 教育学刊 | 省级 |
周丽 | 基于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 教育考试与评价 | 省级 |
徐晓芳 | 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实施策略 | 小学生作文辅导 | 省级 |
徐晓芳 | 支起品德长篙,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浅谈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 三悦文摘 教育学刊 | 省级 |
黄妹芳 | 分享“读”与“写”的快乐 | 科学与生活 | 省级 |
仲靖莲 |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应用策略探究 | 教育信息化论坛 | 省级 |
周楠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学设计一等奖 | 市级 |
李俞娟 | 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实践研究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学设计二等奖 | 市级 |
顾燕萍 | 浅谈陶行知“解放思想”在建构区的运用 | 吴江区“行知杯”论文一等奖 | 区级 |
4.公开课
本学期,多位老师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开设公开课,展示程开甲小学语文组的教学思考。
姓名 | 课题 | 主题 | 级别 |
周丽 | 《自相矛盾》 | 太仓市小学语文任务群视域下的组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市级 |
仲靖莲 | 《自相矛盾》 | 太仓市小学语文任务群视域下的组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市级 |
徐晓芳 | 《古诗二首》 | 太仓市小学语文任务群视域下的组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市级 |
顾丹凤 | 《花钟》 |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名师优课第十六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 市级 |
顾丹凤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雾都大学堂”春季小学语文教学高峰论坛 | 市级 |
周丽 | 《爬山虎的脚》 | “千课万人”“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市级 |
金洁萍 | 《故事新编》 | “千课万人”“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市级 |
顾丹凤、潘思怡 | 《少年闰土》 | “素养立意 任务驱动 自主实践”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 市级 |
黄妹芳 | 《精卫填海》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教育局学校管理人员研修活动 | 区级 |
潘思怡 | 《少年闰土》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教育局学校管理人员研修活动 | 区级 |
周丽 | 《西门豹治邺》 |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 市级 |
周丽 | 《蟋蟀的住宅》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培计划”学科骨干团队研修项目苏州大学小学语文班研讨活动 | 市级 |
顾丹凤 | 《故事二则》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培计划”学科骨干团队研修项目苏州大学小学语文班研讨活动 | 市级 |
仲靖莲 | 《牧场之国》 | “吴江区小学语文骨干后备青年教师研修班”课堂教学研磨活动 | 区级 |
四、我们的学生成长
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看见独一无二的自己,看见更大的世界。本学年我们开展了许多学生活动:魔豆广场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借助魔豆广场这个舞台开设多样性活动,如课本剧展演、竹节人战斗大比拼、成语接龙比赛、古诗传唱会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玩中学; 微竞赛活动让孩子们有了奋斗的小目标;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遇见作家”为主题的阅读节活动,并开设成果展;主题阅读活动也让同学们动手动脑,收获满满;暖暖夜读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畅想书中的大千世界;快乐活动日的阅读活动也激发了低年段孩子们对阅读的热情……
一次活动,展示的是成果,承载的是希望,寄托的是梦想。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与学习中逐渐拔节生长,在最近的第十七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中,顾博涵等8位同学获一等奖,26位同学获二等奖,26位同学获三等奖,8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在征文、科普剧、钢笔字等比赛中,学生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我们的未来展望
这半年,我们携手同行;这半年,我们用汗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站在年末的句点上,我们回首,发现还有可进步之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学科上我们紧紧跟随着薛校长,沈书记的步伐,他们给予了语文教研组无限的关心与支持。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组,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老师们更要借着这一份关心与爱护,更加积极地学习与成长,让我们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强大,能够不断地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保持好语文老师的一份诗意,一份悠然,心态上不慌不忙,一步步走踏实,也许我们就会发现:语文其实是最浪漫的学科。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程开甲小学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学期继续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