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日期:2024-07-04 08:53:33  浏览量:47

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程开甲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组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为重点,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研讨老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有效开展

坚持以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开学初,在集团年级备课组协作下,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科教处定期进行七认真检查。如数学书上要体现重构和备课笔记上要体现课后反思的痕迹,以便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得失。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等工作。

本学期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备课组“站立式”教研,本学期全面启动各学科组的学科教研活动,做到每月一次,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形式,制定年级组“一表式”教学计划,通过同学科组的交流研讨,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二是微项目研究,备课组定好研究主题,并研讨好每月要点,开展数学微项目研究。开展数学微项目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微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开展数学微项目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微项目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磨砺,不断深化

本学期发挥集团优势,以集团学科研究中心为平台,进行了各种主题培训以及对外交流活动。依托“一课三磨”和“一人一课”校本教科研模式,通过解读教材、命题制卷、名师讲坛等措施,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学校领导更是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为其提供各种条件,大家都积极参与听评课,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本学期,我们和思进小学结对交流,开展了多节同题异构课。教研组相继开展了六个备课组的“一人一课”活动、组内的一课三磨活动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

三、课题研究,学研并重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背景下,立足课堂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实现教师的有效经验的习得、固化、构建、衍化。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求。由此,“微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教师对教学各个方面的把握程度的关键手段。每位教师围绕微课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是每一位教师的常态。从实践来看,教研组进行课题研究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

教研组还积极参与吴江区教研室举办的各类活动,不断学习提升。在吴江区线上口算比赛中,通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多位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此次活动,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有效思维能力。

四、教师评优获奖

本学期,数学组有1位老师获评吴江区学科带头人,1位老师获评吴江区教学能手,2位老师获评吴江区教坛新秀,1位老师获评吴江区教科能手;有省市区15项在研课题;1位老师在“苏式课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市区级公开课有1人次,教学设计获奖3人次;教师论文获奖(发表)5人次;多人在第三届“《我爱学数学》杯”国际数学节活动和第十七届小数报小小数学家寒假思维营线上答题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