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教研组将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实验探索
为重点,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层面:
1.落实常规,优化课堂。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实验指导”、“科技辅导”等重要环节,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聚焦课堂,立足学科。以新课标为导向,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3.定期学习,提升水平。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和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
(二)学生层面:
1.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上级部门的各类科技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在社团活动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加强培养他们的专长,鼓励、推荐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
3.重点做好创新大赛和金钥匙比赛的宣传和辅导。
三、教研组工作重点
(一)教研组建设
1.集体备课
本学期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确保有一节集体备课,教师根据不同单元的主题先畅所欲言,再固定时间集体精备,要求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实验设计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2.研课磨课
(1)按照学校要求,开展“一人一课”活动。组内所有老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年级、教学的进度等自行确定上课主题、时间,组内成员全员参与听课、评课,上课老师做到课后有反思。
(2)按照学校要求,开展“一课三磨”活动。根据磨课主题教研组成员在期初制定磨课计划,包括课题、磨课教师、磨课时间安排、磨课形式、研讨安排等
3.实验教学
(1)组织教师实验操作培训,让教师明确本学期的重点实验和操作要领,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
(2)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结合学校的“魔豆广场”、“科技节”、“科学探索日”等活动,采用“课内+课外”的形式,开展各类实验教学,,以点带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亲手做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二)课堂教学常规
1.“七认真”工作
在日常教学中不折不扣的落实教学常规,把每个环节实实在在的做好,定期对组内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批改、实验教学等情况进行自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
(1)上课常规
①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②强化师徒结对小组的合作模式,做好新教师课堂教学指导工作,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③以新课标为引领,倡导全组教师研究新课堂,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实验室常规
①做好专用教室使用和器材室借用记载以及卫生清洁工作。
②加强实验室常规训练,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常规训练,确保教学规范、有序。
(三)教师个人成长
1.微项目学习
教师能以微项目这种学习方式为抓手,探究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习学科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产品。微项目学习在设计过程中要指向问题解决,旨在培养孩子像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通过经历一种精简化的微小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变革孩子的学和教师的教。
2.读书活动
教研组成员互相推荐确定必读书目,组内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3.基本功练习
每次教研组教研活动确定一个微课课题和实验主题,组员认领任务,进行准备,在下次教研活动时开展说课和实验操作训练。
(四)学生成长
1.指导学生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科普读物
2.推荐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科技比赛,特别是金钥匙比赛和创新大赛。
3.家校合作,每学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3~5个科学小实验。
四、月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制定“一人一课”活动方案
3.制定“一课三磨”活动方案
4.期初教学工作准备
十月:
1.集体备课专项教研活动1
2.“一人一课”活动1
3.“一课三磨”活动1
4.微项目研究活动1
十一月:
1.集体备课专项教研活动2
2.“一人一课”活动2
3.“一课三磨” 活动2
4. 微项目研究活动2
十二月:
1.集体备课专项教研活动3
2.“一人一课”活动3
3. 微项目研究活动3
4.机动
一月:
1.集体备课专项教研活动3
2.“一人一课”活动3
3.实验考查
4.期末工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程开甲小学信息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