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我校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潜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一、问题分析
1.学生层面: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注意力差、作业效率低;缺乏学习自信与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差;部分家庭未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少必要监督。
2.教师层面:一是课堂组织水平差,缺乏有效措施来调控课堂纪律,不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二是专业水平差,教材解读不到位,活动设计不聚焦,分析反馈不到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热情,敷衍了事。
3.管理层面:数学教研组与备课组之间的合力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帮扶计划缺少具体的举措,流于表面。
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目标定位
1.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作业速度与正确率;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2.教师:提高课堂组织水平,能有效调控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提高责任意识,激发教育激情。
3.管理:建立“学科研究中心—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级教研制度;能进行科学的质量分析与反馈,形成集团内同年级的横向分析数据、同一个班级不同年级时的纵向分析数据;提高骨干引领、师徒结对、导师团辅导的帮扶效率;建立教学质量追责制度。
三、解决策略
(一)理念更新
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有利于培养“善教善导”的智慧型教师,有利于培养“善学善问”的阳光儿童,会倾听、善思考、厚基础、有潜能的阳光儿童。
观念正确,方法才能正确,我们要有正确的数学教学观、质量观、管理观。
我们的教学观:
1.相信每个孩子都想考100分。
2.积极性是夸出来的。
3.低起点,小步子,不停步。
4.凡要教学生的,自己先做一遍。
5.老师做得多,学生就能做得少。
6.用50个方法教1个学生,不是用1个方法教50个学生。
我们的质量观:
1.生源差异,不是质量差的理由。
2.学业成绩不是唯一指标,但一定是重要指标。
3.高质量就是给学生更多选择权。
4.投入与产出要成正比。
我们的管理观:
1.最好的管理是和教师一起研究。
2.充满热情、立即行动、持续改进。
3.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二)教学要求
1.学生习惯养成。
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集团提出了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晨读、上课等方面的总习惯要求及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分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在集团提议的基础之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以下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要求。
笔尺本,常备好;
听发言,获启发;
敢提问,勇表达;
善合作,乐探究;
勤思考,多动笔;
集错题,会整理;
好习惯,伴一生。
2.微竞赛安排。
练习是保底工程,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是培优工程,要选拔人才。
本学期数学主题活动有“数学周微竞赛”。统整主题节活动与学科日常学习与竞赛活动,既要把练习、竞赛做扎实,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暂时安排如下:
数学学科竞赛安排表2021-2022(二)
学科 |
年级 |
竞赛项目 |
比赛级别 |
时间 |
负责人 |
数学 |
三 |
口算 |
班级、年级 |
10月 |
备课组长 |
四 |
计算 |
班级、年级 |
备课组长 |
||
五 |
计算与应用 |
班级、年级 |
备课组长 |
||
六 |
综合应用 |
班级、年级 |
备课组长 |
一~二年级开展数学周活动,时间暂定为10月。各班可利用晨读或午自习,开展班级内的比赛,评选出5名左右优胜者,作为年级获奖者。
请各数学老师和备课组长搜集好过程性资料,并最终由备课组长整理并上交教研组长。(照片+作品+新闻)
3.教师学科素养。
(1)每月进行名师讲坛活动研修活动,分年级进行各单元教材解读。每次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轮流以及主持,名师进行点评及分享,提前准备好PPT和文稿。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启发。
(2)结合教材解读编写每个单元的必会题,并精选10题左右设计成周作业单(5题基础+3题略提升+2题拓展),寻求有质量的练习。
(3)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完成两张学科素养卷,由各校科教处自行组织。
(三)教研活动
1.主题微教研。
本学期期初确定好课题和具体负责人,开展时间由各校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主题微教研可以教材研讨,可以质量分析,班级间互通有无,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主题微教研计划表
学科:( ) 年级:( )
周次 |
内容 |
主讲教师 |
沙龙记录教师 |
第四周 |
教学设计 |
|
|
第七周 |
月调研质量分析+作业设计 |
|
|
第九周 |
教学设计 |
|
|
第十一周 |
月调研质量分析+作业设计 |
|
|
第十三周 |
教学设计 |
|
|
第十五周 |
月调研质量分析+作业设计 |
|
|
2.一课三磨。
除集团学科中心组织的活动外,本学期的“一课三磨”活动,由各校科教处安排,其中三年内新教师全程参与。
3.一人一课。
本学期的“一人一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每位老师都应在年级组展示一节课。
一课三磨和“一人一课”安排表(数学)2022.9 |
|||||||
序号 |
教师 |
学科 |
执教班级 |
执教课题 |
上课时间 |
节次 |
上课类型(只需填序号): 1.校级一课三磨(含骨干和新教师磨课); 2.备课组内一人一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主题微教研上交:教学设计,质量分析和作业设计,照片和新闻。
一课三磨上交:磨课前后教案和课件,照片和新闻,上课和听课教师反思。
一人一课上交:教案和课件,照片和新闻,教师反思。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进度。
2.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课三磨”活动计划、数学微竞赛活动计划;各年级组制定备课计划、确定“一人一课”开课时间。
3.各备课组确定研修活动的人员、内容和时间,并开展第一次集体研讨活动。
4.单元练习单打磨修改。
5.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和反馈。
6.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活动。
十月份:
1.高段“一课三磨”、“一人一课”研课活动。。
2.各备课组开展线上(集体)研讨活动。
3.数学学科中心活动。
4.魔豆广场展示活动。
5.主题微教研活动。
6.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和反馈。
7.每位教师手写出一份本学期的期末试卷。
十一月份:
1.中段“一课三磨”、“一人一课”研课活动。
2.各备课组开展集体研修活动。
3.数学学科中心活动。
4.魔豆广场展示活动。
5.主题微教研活动。
6.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活动。
7.三~六年级数学微竞赛活动、一、二年级数学周活动。
8.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和反馈。
十二月份:
1.低段“一课三磨”、“一人一课”研课活动。
2.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活动。
3.各备课组开展集体研修活动。
4.数学学科中心活动。
5.主题微教研活动。
6.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和反馈。
7.各年级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月份:
1.组织各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及教学质量分析。
2.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3.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和反馈。
4.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