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苏州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观摩活动暨吴江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吴江区程开甲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科学院主办,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承办。苏州各市(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各学校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代表等7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分两个会场进行,开课教师崭新的课程理念、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科技味”十足的课堂教学、融洽的课后研讨,充分展现出老师们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转型之路上的风采。
吴江区北门小学林椿老师从学生视角出发以程开甲小学校园里开辟的“青青菜园”为课程资源,将信息技科课与劳动课整合。林老师注重评价育人,结合本课的情境线,以“分组认领责任田的方式”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以流程图“判断框”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个人任务性评价。在情境线、知识线、评价线三线并行引领中,让学生在经历了解算法、描述算法、在问题中抽象、分解、建模,并设计算法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算法的作用和价值,并能将算法思维迁移运用于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其他问题中去。
张家港市中行小学孙未老师以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导入,激发起学生们很高的学习热情,接下来通过价格我会算﹑优惠我能选﹑个性定制我来想三大教学环节开展本课,孙老师极富亲和力的语言、有启发的引导,让学生在三个活动中理解并感悟了算法的神奇所在,使学生们收获很多。
常熟市颜港小学张晓明老师采用小猫运动会的情境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里学会了链表中的添加和删除操作,在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知、去探索身边的算法。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杨娟老师以双十一活动导致大量快递堆积的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成为小小快递员,帮助菜鸟驿站解决问题,将大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问题一:入职登记,探秘身份证号码;问题二:入职培训,认识快递单;问题三:正式上岗,编写取件码。在小组合作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与价值。
吴江区程开甲小学吴敏娜老师以学生常见的图书编码、身份证号码带领大家了解编码的作用及规则,随后以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前半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在“电子学习单”的帮助下,主动探究为凳子编码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便捷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小组的编码,更为深刻地感悟到“唯一标识”的含义。课程最后,吴老师以更为新颖的编码方式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求知欲。
下午,江苏省教研室丁婧博士为大家带来了讲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挑战与机遇》。丁博在讲座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课程内容体现“科”与“技”并重。同时,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向教师们详细地阐述了每个年级的具体学习内容,令在场的教师们受益匪浅。丁博还强调,新课改倡导的是真实性的学习,要以真实问题与项目进行驱动,课程需从实践应用出发,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最后,苏州教科院信息科技教研员席菁表示,本次活动是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对于新课标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大家注重真实性的学习,使得情境化的教学贯穿始终,更好地将“科”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老师们也注重建模,强调了流程图的规范性。席老师肯定了教师们对活动单的使用,同时,她也指出,活动单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也要注重“做得怎么样”,要注意评价的设计。席老师对课堂上的板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板书除了注重美观性,更应该注重内容之间应有的内在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