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核心目标
1.学科课程理念: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2)构建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3)课外学习活动
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利用课外资源,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针对不同年级段,课外学习活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4)课程评价
小学科学课新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校科学教学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区制订了三级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学生反思评价与教师指导评价相结合。
2.学科教学理念: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让全体学生在好奇心引领的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本学期研究主题
1.研究主题:
科学探究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得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2.内容要点:
重点研究在探究活动中师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达成。
(1)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2)手脑并用是科学探究顺利进行的关键。
(3)充裕的时间、充足的材料是科学探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4)有效的指导是科学探究顺利进行的保障。
三、参与人员
1.核心团队成员:金小燕 吴怡频 张婷 张曼 金幸娟 汤海清
2.参与磨课人员:张曼 金幸娟
四、磨课计划和具体安排
1.计划:(5月8日~5月22日)
(1)围绕主题组织教师收集、整理理论学习资料。
(2)教研组交流,总结汇总成册。
2.行动:(5月8日~5月22日)
(1)执教老师先精心钻研教材,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2)教研组组织第一轮磨课、研讨;(5月8日)
(3)根据修改意见,执教老师第二次备课;
(4)教研组组织第二轮磨课、研讨;(5月15日)
(5)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6)教研组组织第三次磨课、研讨;(5月22日)
(7)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确定下次研讨主题。
3.活动总结阶段:(5月27日前完成)
(1)收集教研组活动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2)推出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