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绘本的立体感,强化学生思维与素养
日期:2023-06-09 13:13:51  浏览量:595
发挥绘本的立体感,强化学生思维与素养
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黄雯洁
    五月二十六日,江苏省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观摩活动在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举办。我有幸参加了26日的活动,聆听了2节绘本课以及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张伊娜教授的讲座,对于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下面,我来简单分享下今天的所思所感。
一、绘本的选择应该要有立体感
    绘本应该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主题。我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有时候可能内容过长了,那我们可以截取一部分内容,和教学相匹配,从而融合阅读教学,这样能提高融合度。有时候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绘本,那我们的绘本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编。如这个绘本讲的精灵鼠的故事,这是一本只有图画没有内容的图画书,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给这本图画书添上了文字,从而形成了一节精彩的绘本课。
二、支架式建构,提升师生能力
    第一节课中,七个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技能,但最终有着同一个目标结果:get an apple。所以当孩子们反复模仿动物语言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已经被文本给建构了起来。这就要求老师们有着强大的文本解读能力,能给孩子们搭好这个支架,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好的绘本中故事感的魅力;另外,老师要永远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孩子的视角出发,让孩子们学思结合,用创为本,学生有思维能力,老师的思维也会有深度和广度。第二节陈老师更是巧妙地把绘本分为三个“shock”:a jellyfish shock、a jelly shock、a crab shock,通过这三层文本建构,让孩子们一步步自己搭建语言支架,层层递进,从而从一个简单的句型逐步形成了一段完整的文本输出,大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语用能力。
三、意义优先原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张伊娜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意义优先原则。那么什么是意义优先原则呢?一是确保故事意义优先,即先读懂故事,再聚焦语言练习,不让语言学习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和消减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二是确保阅读活动始终如一沿着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拓展视野、引导他们探寻故事寓意的轨道进行,不鼓励故事离开机械的词语、句式操练的做法。所以,我们不鼓励将绘本作为另一本教科书的做法,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都知道,老师们擅长挖掘出绘本里的深层涵义和育人理念。那么课内外融合课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交通工具在层层革新,人们的生活也在党的带领下不断变好。我们要激发每个孩子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带着老一辈人的期许,热爱学习,立足国际视野,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