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科条线工作总结
日期:2024-07-16 17:15:51  浏览量:40

程开甲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立足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以“科研兴教,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

一、课题研究,播种科研精神

本学期,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围绕课题做研究,立项市级的课题、立项吴江区第批双学年课题和学校微课题展开研究。教科室在学期初、学期末提醒老师们完成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每月提醒老师们按时完成课题研究活动记录,通过月查、反馈,引领老师们实实在在做科研,在科研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把日常教学活动的反思、学校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读书与写作、教师论坛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研活动汇集于科研的形式,用课题展现其最终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成果。其次,课题研究以“学校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它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带动教师的反思与经验的积累,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在提出问题、于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专业整合,也使学校的教研与科研更有成效。

二、“一文三改”,营造科研氛围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吴江区“‘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建设”征文比赛”、陶研会、教育学会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江苏省“教海探航”等多项征文活动,从校级筛选到选送吴江,期间学校教科室对老师写的文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以独特、前沿的视角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老师们构思写作思路,确定文章的板块内容。经过一轮轮的修改,老师们的随笔、论文都有了质的提升。本学期,“一文三改”活动,聘请了吴江区教科室主任、《江苏教育》的编辑们对部分老师的论文进行了修改。“磨”文的过程,也磨出了教师的智慧,拓宽了教师论文写作的思路,提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

三、“读书社团”,激起思维碰撞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开展多次读书社团活动。老师们围绕自己的课题研究或是本学期的微项目研究,从文献整理、研究过程阐述、论文写作思路分享等不同主题的交流中,把自己的思考、实践的经验、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讲”的形式表达呈现出来,练就言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老师们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四、“盛川教育”,彰显师生风貌

本学期,出刊《盛川教育》教科版和学生版两期。校刊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刊的创建给了程开甲小学全校师生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盛川教育》突显了学校特色,在反映学校整体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体现了学校特色;它全面、及时地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把学校最精彩的东西向学生、家长乃至其他人员进行宣传;无论是教科版挑选的教师论文、读书感悟还是学生版选用的学生毕业文集、书画作品展,它都充分展示了师生风采和精神风貌,成为宣传学校工作的平台,要让教师、学生通过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来训练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获得成长与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教科室将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搭建教师

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